近日,忠县公安局依托警银反诈协作机制,连续成功拦截2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6万余元,有力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7月29日和30日,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忠县支行下属白公分理处和拔山分理处工作人员,在受理群众取现业务时,凭借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对异常交易特征的熟练掌握,分别发现1起可疑交易线索。
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客户支取的“工资”“住院费”“急用款”资金来源不明,且客户对钱款用途表述前后矛盾、面部神情紧张。随后,工作人员通过警银协作渠道,及时通知辖区派出所赶到现场进行核查。通过核查了解,民警确认2名群众系被诈骗分子诱导使用银行卡转移涉诈资金,随后民警对16万余元涉诈资金予以扣押,阻断资金转移,避免了群众损失。
近年来,忠县反诈骗中心持续深化警银警企合作,不断升级技术预警与快速反应能力,压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空间,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务必提高防范意识,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切勿贪图小利而参加任何形式的非法资金转移活动,谨防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具人”或“帮凶”。如发现任何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可疑情况或线索,请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躲不过电信诈骗。走过最长的路,是诈骗分子的套路。”对当下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的现象,大家知道多少套路呢?
电信诈骗猛如虎,防诈骗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防诈骗小知识吧!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等形式进行诈骗。
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接到类似要钱、转账的信息及电话务必要提高警惕、有防诈意识,切记“不听、不信、不汇款”,一定要及时与学校、孩子直接联系、亲自核实。对诈骗分子的各种理由、诈骗手段要谨言慎行。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若有人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2、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4、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1、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2、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逮捕令和资产冻结令。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